以我们不断创新的技术,服务于国家的生态农业和生态环境建设,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实现中国梦,生态梦和纽康梦。

迁飞性害虫-草地贪夜蛾性信息素群集诱杀技术

草地贪夜蛾 Spodoptera frugiperda (Smith)

      原发生于美洲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杂食性,寄主植物广泛,包括玉米、棉花、粟、水稻、花生、高粱、甜菜、大豆、小麦等80余种植物。有玉米和水稻品系,前者主要取食为害玉米、棉花和高粱;后者主要取食为害水稻和各种牧草。这两种类型外部形态基本一致,在性信息素成分、交配行为以及寄主植物范围等方面具有一定差异。由于迁飞至我国的是各种来源的混合型,因此,性诱剂组分也有各种不同的生物型。我们在有限的不同点试验的结果差异也证明了这一现象。因此使用中发现没有诱捕效果的请及时联系。目前国内发生的草地贪夜蛾喜欢嫩玉米(甜玉米)植株,少量在甘蔗和高粱中发现危害。成虫夜间活动,在晚上天黑后就开始交配,当雌蛾通过释放性信息素从作物冠层顶部呼叫雄蛾。雄蛾随信息素羽流定位雌蛾,当种群高时,可以看到成群雄蛾试图寻找配偶。

      草地贪夜蛾性信息素群集诱杀技术是仿生这一行为,在田间通过诱芯释放性信息素诱集大量雄蛾到诱捕器里,在诱捕器中困死,由此实现测报和防治的目的。由于草地贪夜蛾是迁飞性害虫,性诱只诱到性成熟的雄蛾,因此,性诱效果与雄蛾的迁飞状态、交配状态等生理状态密切相关。

1. 诱芯

(1)测报诱芯(SF219DG_m, PVC灌液结构,持效期2个月);(2)防治诱芯(SF219, PVC灌液结构,持效期3个月;SF219L_SP, PVC固体凝胶诱芯,持效期6个月)

诱芯结构示意图

PVC 毛细管灌液结构

PVC固体凝胶诱芯

内芯储存信息素化合物,持效期 6个月、释放量高。释放更均一、持效期更长、浪费少、扩散好。

2. 诱捕器

1)夜蛾类诱捕器;2)新型飞蛾诱捕器(PT_FMT,专利号:ZL201220169331.4 ®);3)通用型诱捕器;4)性诱测报标准飞蛾诱捕器;5)性诱测报标准夜蛾诱捕器

夜蛾类诱捕器

新型飞蛾诱捕器

性诱测报标准诱捕器

从比较试验结果来看,玉米矮小时,新型飞蛾诱捕器诱蛾量高,但玉米长高后,夜蛾类诱捕器诱虫量明显高得多,高度容易操作

3. 草地贪夜蛾性诱智能测报系统

性信息素的专一性和自动计数:草地贪夜蛾性信息素配方的专一性使性诱智能测报系统成为可行。下图是赛扑星在红河性诱智能测报监测草地贪夜蛾其中一套记录的数据在手机APP显示的曲线。

4. 使用方法

诱芯:存储低温,零下15度为最理想。

诱捕器高度:飞蛾诱捕器底口离地1.2–1.5米(因为蛾子是从新型飞蛾诱捕器的下方往上进入诱捕器,因此,玉米植株长高,诱捕器设置高度也需要提高,否则,诱虫量会很低;最理想的高度是高于植株叶面20-30厘米);空旷处;田边地头的花草边,玉米地边或中间;密度每亩1套或距离30-35米。夜蛾类、通用型诱捕器进虫口离地1.2–1.5米,或高于植株叶面20-30厘米。

早期监测预警:每300 – 750亩1个诱捕器。

测报方法:由于性信息素气味靠气流扩散,考虑到气流方向的不确定性以及草地贪夜蛾成虫分布的不均匀性,建议每个监测点5个诱捕器,按东南西北中的方位设置。诱捕器之间距离至少50米以上。

群集诱杀防治:一亩最多1套,密度太高,相互影响明显。

设置时间:第1代羽化之前。或整年监测预警。或播种玉米之时,整个生长期监测。